【健康】恼人的“秋燥”这些方法才能赶走......

02.jpg

 
      什么时候会感觉到秋天来了?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但一定有人是因为这个理由——觉得“燥”。其实,人的身体会随着气温的降低而闭塞毛孔,汗液难以排出便容易导致表皮干燥。因此,随着深秋临近,人体便容易出现各种“燥”的表现。恼人的秋燥总是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如何抵御它!

      万般皆是“燥” 症状各不同

      “血虚、阴虚体质的人与女性特别容易受秋燥的影响,在现在这个时节更需要注意。”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许安告诉记者,中医上说,秋燥分为“温燥”和“凉燥”,它们都会导致人体阴津耗损,以至于出现口唇、鼻咽干燥、干咳,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表现,而每一种表现都有其对应的治疗方法。

●无痰干咳

     入秋之后,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此起彼伏的咳嗽声,有些人是由于流感,有些人则不然。如果出现干咳无痰或少痰,口干舌燥等症状,一般是由于燥热损伤肺阴所致的燥咳症,此时首先应该考虑的便是滋阴润肺。

●皮肤瘙痒

      一般来讲,当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30%时,人们就会感觉到皮肤干涩。秋季人体皮脂腺分泌开始减少,皮肤容易干燥,常引起瘙痒,特别是中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功能有所减退,更需要及时保护皮肤。

●口唇开裂

     “嘴唇干裂在现在这个时节很常见,我们门诊也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病患,一张口可以看到舌头很红。”许安说,当环境变得干燥时,水分蒸发会加快,如果此时补水不及时,自然就会出现口唇开裂的情况。

●眼睛干涩

     秋季空气干燥,燥伤阴津,人的眼睛也会有干涩不适的感觉。因此,要注意控制用眼时间,避免过度用眼。如有需要,可以试试滴一些人工泪液缓解干燥,但要遵医嘱,控制用量,防止干扰正常泪液。

●鼻敏感

    打喷嚏、流鼻血……这些都是鼻敏感的表现。鼻黏膜在秋天特别容易干燥,并且因为附着丰富毛细血管,如果经常用力揉搓或是挖鼻孔,很有可能导致鼻子出血。

●大便干结

      秋天体内水分过度蒸发,人的肠胃功能变弱,再加上不少人在秋天有“贴秋膘”的习惯,总是吃油腻、难消化、易上火的食物。不良的饮食习惯加上补水不及时,就容易让人产生大便干结的情况,从而导致便秘。想去“燥” 衣食住行皆有讲究说起去“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多喝水,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不过,喝水也要讲求方法,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量,而未能让水分好好地被身体利用,化作人体所需的津液,干燥的状态依旧不能缓解。那么,要怎么做才能帮助身体将水分转化为津液呢?许安说,答案很简单,摒弃各类冷饮冰饮,选择喝热水即可。

     简单来说,津液的生成离不开胃吸收功能与小肠分清泌浊的功能。当我们饮用冷水时,胃在吸收前需要先将它变成与体温相同的温度,小肠才能参与转化。但如果我们喝的是热水,就可以减轻胃的负担,而促使其快速将喝进去的水转变为津液。除了喝水,食疗也是不错的去“燥”方法。百合(鲜百合)、梨都是不错的选择,有清热化痰、生津润燥止咳的作用。如果要食用温燥类的食物,可以与萝卜一起烹饪。

    此外,还需调整日常作息,尽量不要熬夜,保持静心,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可以出门锻炼,活动身体。

■延伸阅读

      分清部位降“秋火”有些秋燥症状并不是多饮水或者简单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便能缓解的,一定要分清证型,对“证”预防,才能避免秋燥伤身。

     耗津液:主要是因为“燥性干涸”这个特点引起的,这类人群一般多饮水能起到较好的滋阴润燥效果。

     伤肺脏:燥邪最容易损伤肺脏,诱发呼吸系统疾患,比如大家经常听说的燥咳,按温燥与凉燥辨证用药,效果较好。

     伐肝气:燥邪太过会对人体的肝气造成损害,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心慌心悸、失眠等问题。这个时候不但要润燥还要疏肝解郁。

     涩气机:凉燥容易滞涩气机。被这类燥邪所伤的患者一般会出现胸闷喜叹气、两胁容易胀痛、嗳气、郁郁寡欢、情绪波动时易腹痛腹泻、女性易出现乳房胀痛甚至痛经等症状。这个时候仅仅润燥也是不够的,还需要使人体气机得以顺畅。比如调节情志、用膏方调理气血等等。

     预防秋燥伤身一定要记得对“证”,如果多饮水或者简单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不能缓解的,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时接受中医药调理。

02.jpg